首页 >> 新闻中心 >> 行业资讯
前8月土地公开交易量不足 专家:清理闲置土地

[ 信息发布:jqfdc | 发布时间:2006-09-19 | 浏览:2616 ]

2006年已经过去了8个多月,目前也迎来了楼市的“金九”。但是,就过去的几个月来看,北京市土地供应量不足,成交量更是寥寥。因此,要想完成2006年的供地计划,在剩下的不足4个月的时间内,形势不容乐观。专家表示,有效清理闲置土地,将会缓解供地的紧迫。

已成交293万平方米

记者自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所公示的2006年土地成交一览上了解到,目前为止,已经完成土地成交约293万平方米,折合293公顷。

目前,在土地储备中心正在交易和即将入市交易的地块还有35块,如果确定能在本年度完全上市交易,那么供量还有303万平方米,折合303公顷。也就是说,目前已经完成交易和即将入市的土地共计约600公顷。

根据2006年北京市供地计划,2006年度土地供应计划安排土地供应总量为6500公顷,其中新增建设用地3900公顷,存量建设用地2600公顷。由此可见,二者的差距非常大。要完成供地计划,尚任重而道远。

当然,距离2007年还有不到4个月,迫于上半年土地供应量不足的压力,国土部门也会加大放地的力度,一旦土地*开发完成,将会迅速推向市场。

业内人士表示,由于今年宏观调控再次发力,政府抑制房价过快增长的决心很大,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调控过热的房地产市场。包括出台“国六条”、“国15条”、限价地、再次加息等多个政策,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土地交易相对放缓。政策的不确定性,特别是关于套型比例的规定,让不少开发商在拿地时也比较谨慎。在政策*为密集的7月份,仅有8块土地完成公开交易,而8月份虽然有所上升,也只有10块,并且这些地块都比较小。

招标是土地交易主旋律

进入7月份以来,北京土地出让出现了新的变化,那就是之前多采用拍卖出让的地块转而采用招标的方式出让。

之所以采用招标的方式,主要目的还是限制由于拍卖造成的高地价。国土资源部副部长贠小苏曾表示,由于某些开发商对土地价值估计过高,造成在拍卖中盲目抬高地价,从而也影响了房价的过快增长。因此,为抑制房价,7月份以来,住宅土地多采用招标的方式。

据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的成交数据统计,7月份以来,完成交易的住宅用地有13块,其中12块土地都是采用招标的方式,而且在成交价格上也出现了多样化。

由于采用招标的方式进行土地出让,价格不再是决定因素,并非价高者得,而是要看综合指标。因此,在采用招标方式出让的12块地中,多数价格都与招标底价接近,土地价值得到了比较真实的体现。

进入9月份,只有1块土地完成交易,但是正在交易的土地中,住宅用地基本也是采用招标的方式出让。看来,在未来的出让方式中,招标将会持续成为主旋律。

对于招标方式出让土地,中原地产华北区域总经理李文杰认为,竞价方式出让土地相对*为公正,价高者得。但目前土地价格高涨,带来房屋价格上涨,招标可以缓解土地价格上涨势头。但如果土地都采取招标出让,也并非是一种理想的做法。

在招标方式中,人为因素占到一定比例,尤其是参与土地*开发的企业将有一定优势。在采用招标方式已经完成交易的地块中,也说明了这一点。

闲置土地尚待清理

在已经过去的8个多月,供地量还相当少,与供地计划相去甚远,因此,要完成本年度的供地计划,形势还颇为紧迫。

一方面,政府公开出让土地形势严峻,但是另一方面,尚有大量闲置土地存在。曾在北京土地市场掀起轩然大波的“8·31”大限,已经过去了两周年。而按照现行规定,出让满两年而未动工开发的房地产项目用地,将被视作闲置用地由政府收回。两年前“8·31”大限前夕成功闯关的土地北京有200余块,有近百块迄今为止都未动工开发。

这些闲置地块无法正常开工,除了牵涉债权债务纠纷外,大多还是受阻于拆迁。据记者所知,“8·31”闯关成功后未动工开发的地块,三环以内的占了相当比例,这些土地不要说“七通一平”,相当一部分连“三通一平”的标准都难以达到。

“一是拆迁成本趋高,二是政府加强旧城保护政策,项目控制规划也受到影响,进而减缓了开发进度,甚至迫使其不得不停工。”一位市场人士表示。

面对如此多的限制用地,政府开始重拳出击。9月5日,国务院再度下发通知,要求加强土地监管,加上“8·31”两周年已至,闲置用地清理整顿,自然成了北京市国土部门的重头戏。

有专家表示,对于闲置土地,完全可以设定和执行更为严格的标准。不妨以出让日期作为计算标准,在两年内要求完成总建设工程量的3/4,否则作为闲置用地收回,这能有效解决一些项目工程启动后长期停滞不前的问题。

据记者掌握的*消息,近日将出台的北京市地产调控细则当中,可能针对闲置用地的处置作出更明确和强硬的规定,而这也是国土部门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。如果能有效清理这些闲置土地,对于缓解今年的供地任务将会起到不小的作用。

(作者:赵丽萍)